太阳集团tcy8722举办中国政治研究工作坊第十九期学术活动

发布时间: 2014-06-19点击:

  6月11日下午2点,由太阳集团tcy8722、太阳集团tcy8722社会公正与政府治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太阳集团tcy8722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和太阳集团tcy8722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政治研究工作坊第十九期学术活动在太阳集团tcy8722匡亚明楼,社会公正与政府治理研究中心会议室举行。

  此次活动由美国丹佛大学政治学系孙晶副教授做学术演讲,主题为:“中国威胁”与“文明之狮”—双转型的中国外交。太阳集团tcy8722国际政治系于海洋副教授应邀担任本次活动的评论人。

  活动由太阳集团tcy8722主管科研工作的殷冬水副院长主持,太阳集团tcy8722副院长刘雪莲教授,电子政务系主任于君博副教授,国际政治系讲师姚璐等老师和来自太阳集团tcy8722、法学院、哲学社会学院等学院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参与了此次学术活动。

  首先,孙晶老师介绍了研究的缘起:随着中国的持续发展,海外世界看待中国的方式和中国看待外部世界的方式发生了转变,这些转变对中国外交政策的选择和为了国际体系的发展有何种影响。孙老师用几幅精心挑选的图片表现了西方对当代中国认知轨迹的改变:建国到七十年代末对中国的敌视;80年代初期和中期,对中国的热情关注;80年代后期九十年代初期对中国的热情落空而来的敌视;90年代中后期对学术界中国是否重要的讨论;新世纪以来对中国崛起的确认与不安。与之相对,孙老师同样用几幅图片表现了中国眼中世界的变化:建国后到70年代末,中国人自信骄傲;80年代开始向西方学习;90年代提出韬光养晦;新世纪以来提出和平崛起。这两种变化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双转型”。

  

  其次,孙晶老师解释了何谓“双转型”,“双转型”的过程中,中国与外部的应对策略。“双转型”的理解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中国自身大国意识的觉醒,二是各国对华政策的调整。这两个方面互为因果,但结构转型在先,意识转型相对滞后。在“双转型”的基础上,孙老师分析了中国外交为什么会“犹抱琵琶半遮面”,指出历史记忆、策略性因素和内外有别的宣传应对策略对中国外交的影响。综合上述影响因素,孙老师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目前,“大国崛起”的策略尝试,指出“和平崛起”面临的问题,“软实力”与“硬钉子”的矛盾,并从“物质相依、思维相违”的角度,对崛起的提法与发展进行了在思考。提出中国外交和对外宣传应该打消心理痼疾:“老好人”和患得患失,一个全球性的国家不可能是一个没有争议的国家。针对“双转型”的另外一面,即外部世界的应对,孙老师着重介绍了近年来持续升温的热点,日本和南海问题,指出日本和南海周边国家之所以不断挑起争端是希望趁中国还未崛起之际寻求法律框架来确定相关问题。

  最后,孙晶老师对国际关系未来的格局做出展望,认为未来国际关系的格局是一种“蜘蛛网”状的“Cobweb Model”。各个国家之间经济文化关系愈来愈紧密,只要这种联系持续加强,就可以维持一种相对和平的国际关系格局。

  演讲结束以后,于海洋副教授做了评论,提出了如下问题:第一:国际体系的转型究竟是权力的转型还是身份的转型?如何回答这一问题,对认识当前国际形势和制定外交政策制定有重要作用。第二:国际体系的转型模式是什么?是中美此消彼长、相互促进还是相互衰退?第三:如何预测转型周期的长短?周期的不可预测性与趋势的可预测性对国际体系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孙晶老师回应了上述问题。

  评论结束以后,孙晶老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就民意和政府外交政策制定的关系、中国的“软实力”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太阳集团tcy8722 王匡夫

2014年6月19日

2014年6月19日

Copyright© 太阳集团tcy8722・(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太阳集团tcy8722(邮编:130012)

办公地点:太阳集团tcy8722前卫校区东荣大厦A座5层、12层

访问计数: